自從2017年中山出了限購政策以後,樓市就漸漸掀起了一股公寓熱。
有人認為,公寓是開發商應對中山限購令的一道小口子,因為投資者們可以不限購、不限貸,不受政策的影響;也有人認為,公寓帶給了80、90後一個突圍買房的機會,畢竟公寓的總價比住宅便宜。
根據樂居編輯的不完全統計,2017年中山推出的公寓至少16個,其中,新盤就包括了越秀星匯品峰天寰、碧桂園柏坦尼雅、半島一號和富元中潤廣場等。看這勢頭,地產老大們是盯上了公寓這個市場。
無風不起浪,公寓確實有它獨特的優勢,比如↓↓↓
- 面積小,總價低。就拿南區某在售公寓為例,目前該樓盤的均價為15000元/平米,入手28平米的套房總價僅42萬,就算不能一次付清,月供的壓力也比較小;
- 部分公寓因不屬於住宅性質,不受中山樓市政策的影響,可以不限購、不限貸,一方面為投資者們另闢蹊徑,另一方面對二次換大面積住房無影響,仍能享受首套按揭利率;
- 部分公寓不僅能自住,還能註冊公司,適合初創型企業作辦公用途,也說不定買了公寓的你哪天在自家地盤上創業了;
- 公寓增值設施較多,如公寓一般附贈精裝修,隨時拎包入住;此外,公寓很多采用酒店式管理,物業管理規範到位;
- 出租容易,無論是小兩口還是單身白領,公寓均更受青睞;
- ……
雖然公寓的利好槓槓滴,但它真的是小一點的住宅升級版嗎?
其實,造成兩者差異的根本原因在於它們的土地用途,也就是開發商拿到地前土地最初的規劃。
平時所說的住宅(如洋房、別墅等)屬於居住用地。
而中山的公寓大多數屬於商業、旅遊、娛樂用地,傳說中的“ 商改住 ”指的就是這種類型,也就是將依法批准的商業建設用地改作居住土地使用,並最終以商務公寓或酒店式公寓的形式推出。可以說,中山的一些公寓之所以標榜自己能逃脫限購令的如來神掌,就是它們本身是屬於商業用途性質。
值得注意的是,中山並不是所有的公寓都屬於商業性質,也有少數屬於居住用地的公寓,如藍鑽寓見就屬於住宅性質的公寓,屬於限購產品。(而在本文中,我們暫且不考慮這種特殊情況)
公寓和住宅都可以用來住人,但土地用途不一樣,法律對它們的定性也不同,帶來的差別可就大了!
最明顯的差異莫過於它們的產權年限。一般來講,住宅有70年產權,而公寓僅40年產權(有特殊50年限,甚至70年)。
《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鎮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和轉讓暫行條例》第十二條規定,土地使用權出讓最高年限按下列用途確定:
(一)居住用地七十年;
(二)工業用地五十年;
(三)教育、科技、文化、衛生、體育用地五十年;
(四)商業、旅遊、娛樂用地四十年;
(五)綜合或者其他用地五十年。
小編不禁有點擔心,40年產權的公寓到期該咋辦?40年之後,年老力衰的我們會不會被逐出家門,面臨再次買房的危機呢?
要知道,住宅是剛需,《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第一百四十九條規定,住宅建設用地使用權期間屆滿的,自動續期。
至於公寓,也能像住宅這麼愉快地續期嗎?又或者,根本沒有討價還價的餘地,40年前買的公寓會被無情收回呢?
就此,南區某公寓銷售稱,目前國家有年限續約機制,繳少量稅費就可以解決問題,大膽的說公寓在未來都是往永久產權的方向上靠攏的。
不過,小編諮詢相關律師表示,產權問題一直備受爭議,商業用地的續期問題仍舊是現行法律的下的一個空白地。《物權法》只是規定住宅用地到期後自動續期,而商業用地目前沒有自動續期的法律,就連官方的說法也沒有。
公寓另一個被人詬病的地方在於它的高首付—— 公寓要給五成首付!五成!而首套住宅僅需要給三成首付。所以有一種論調,就是能供得起一套公寓,不如直接供一套住宅。這是真的嗎?小編給大家算算數。
以東區某在售公寓為例,目前該樓盤的毛坯均價為14000元/平米,入手44平米戶型總價為61.6萬元,而首付要支付30萬元左右。而30萬以三成首付的價格計算可以撬動總價為100萬的住宅。
100萬能在中山買到什麼房子呢?按照樂居樓盤庫提供的區域價格數據,100萬能在均價約18048元/平米的東區買到55平米左右的小戶型(根據小編對樓市的了解,目前東區似乎是沒有這種小戶型住宅滴~),在均價為約9163元/平米的神灣鎮買到110平米左右的洋房……
想以同樣的首付在中山供一套住宅,恐怕可選的只有小戶型或者泛城區的一些洋房,蘿蔔青菜各有所愛,據樂居編輯了解,目前購買公寓的人還是以投資居多。當然,還有部分因為對洋房沒了指望而被迫購買公寓的年輕人。
關於公寓還有一種很流行的說法——公寓的總價少,月供比較輕鬆。但是,請大家注意,住宅房貸最長30年,公寓最多只能貸10年。貸款時間縮短了三分之二,我們還能輕輕鬆鬆的供房嗎?
同樣是以東區某公寓為例,毛坯均價為14000元/平米,入手44平米戶型總價為61.6萬元,月供為3325.85元,具體貸款數據如下↓
而如果以同樣的價格,同樣最長按揭年數計算,入手一套100平米的住宅,按揭30年月供就要達到5496.89元,具體數據如下↓
也就是說,只需要以住宅60%的月供就能夠的上一套公寓,並且供房時間不長。這確實給經濟實力不夠強悍的年輕人一次輕鬆購房的好機會。
公寓也同時吸引了一批投資客,尤其是被中山限購令捆住的投資客。針對這批土豪,有一種鼓吹公寓投資的說法是:把公寓租出去,讓租金抵月供。
不過,小編目前找到的數據是—— 租金跟不上月供!
根據中山住房與城鄉建設局發布《2017年中山市房屋租金參考價》,中山東區利和國際公館的租金價最高,達到44元/平米/月,其次是石岐區的公寓如蓮興大廈、逢源公寓等項目約30元/平米/月。
就算以最高的租金44元/平米/月計算,44平米的公寓租金也僅有1936元,對比3325元的月供相差了好一大截。在這點份上,我們也只能期待中山能在粵港澳大灣區好好地發光發熱,帶動房租增長了!
在這個問題上,南區某公寓銷售提出了另一種看法,五十萬首付可以買一套小三房的住宅,也可以買3套18平米的公寓,在收租收益方面是遠遠大於住宅的。
BTW,公寓的商業屬性可別忘了!不同於住宅的是,賣公寓的時候要交非常繁重的稅費!賣方要承擔營業稅、個人所得稅、土地增值稅,而買房要承擔契稅、印花稅、交易費……這樣算下來,在交易環節上就有點打折扣了!此外,同樣區位的公寓與住宅,一般公寓的升值潛力不如住宅。
看到這裡,很多朋友大概已經了解到公寓之所以能夠有那麼多的政策利好,就是因為它本身屬於商業用地,才能把針對居住用地的各類限購政策規避掉。可以說,目前的公寓是開發商的另闢蹊徑。
值得注意的是,東莞在去年10月份已經命令禁止了這種“商改住”形式 ↓
商業、辦公類建築(不包括酒店)平面佈局不得採用住宅套型式設計,不得設置廚房,確需設置套內帶獨立衛生間的商業、辦公單元,每一分隔單元的套內建築面積不得小於250平方米。
東莞已經打響了第一槍,那麼中山的公寓又多久呢?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