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是香港人,持有香港地產代理牌照。設立網頁,方便有意在珠海 / 中山兩個城市置業的港人。擁有多年國內買賣經驗,歡迎聯絡我們。

重磅消息!港珠澳大橋跨境通行政策公佈!

重磅消息!港珠澳大橋跨境通行政策公佈!

深中看房  2018-05-30

據新華社昨天報導:
澳門特區政府交通事務局
日前舉行會議
向公眾宣介
港珠澳大橋跨境通行政策

詳情如何?
我們一起來看看!
澳門特區政府交通事務局日前舉行會議,向公眾宣介港珠澳大橋跨境通行政策。

據了解,港珠澳大橋澳門口岸管理區設有邊檢大樓、東停車場、西停車場,同時設有西區及東區的上落客區。

大橋啟用後,澳門居民和旅客可通過公共交通工具或駕駛私家車前往澳門口岸管理區,在辦理出境手續後,可搭乘口岸穿梭巴士經港珠澳大橋主橋前往香港,日後也可以使用跨境巴士、跨境出租車或跨境私家車,從澳門市區經大橋前往香港。



澳門口岸管理區設八千停車位

港珠澳大橋澳門口岸管理區設有東、西兩個停車場,分別面向訪澳旅客和澳門居民。

港珠澳大橋澳門口岸管理區介紹圖



停車場安排
東停車場面向訪澳游客,提供3,000個輕型汽車泊車位,讓經大橋來澳的車輛停泊。
市民及訪澳旅客到達口岸管理區辦理入境手續後,可於西區地面層(上客區)選乘不同的交通工具進入澳門市區,上客區內除可搭乘公共巴士、的士、輕型汽車及摩托車外,還設有旅行社、酒店、娛樂場、跨境旅遊等客車上客區。


西停車場面向澳門居民,提供5,143個輕型汽車泊車位及摩托車泊車位,市民停泊車輛後,可經邊檢大樓出境。
西區一樓設有公共巴士站、重型客車落客區、輕型汽車及摩托車落客區、及跨境旅遊巴士落客區,離澳市民/旅客於此處下車後進入邊檢大樓辦理離境手續,再於東區地面的上落客區轉乘至香港,或於邊檢大樓內步行前往珠海口岸。



目前,澳門特區政府交通事務局已初步規劃101X及102X兩條巴士路線,分別接駁澳門口岸管理區至澳門市區和氹仔市區。詳情將適時公佈。


穿梭巴士每日超200班次

港澳跨境車輛方面,粵港澳三地口岸將設有穿梭巴士,分粵港、港澳兩條路線,預計每日共行走超過200班次。

另外,港澳雙方已就跨境巴士、跨境出租車、跨境私家車的配額達成共識:

跨境巴士港34、澳16的配額分配,每一配額可於每日營運來回班次各1次;

跨境出租車港澳配額共100個,每一配額可營運一輛跨境出租車,每日往來接送次數不限;

跨境私家車則以港300、澳600的配額分配;

港澳雙方並一致認同跨境公務車兩地配額各50個,限兩地政府部門車輛使用。

上述配額由兩地各自安排發放,發放詳情待相關行政手續完成後另行公佈。同時,正就跨境貨車及香港機場接駁巴士的安排進行磋商,未有最後定案。

澳門特區政府交通事務局稱會盡快完成落實各項相關方案,適時向外公佈,力爭於大橋通車日同步啟動各項跨境交通服務。


看到這裡,你是不是很想去自駕游?
港珠澳大橋
串起了香港、珠海、澳門三地
原本繞這三個地方一圈
要4個小時
現在縮短到30分鐘!

搶人大戰!粵港澳大灣區11城人才政策全盤點

搶人大戰!粵港澳大灣區11城人才政策全盤點

來源:珠海特價房2018-05-28

二十一世紀什麼最重要?人才!2018年,“人才爭奪戰”成為了人們津津樂道的話題。全國各地紛紛出台各類人才政策,通過放開戶籍制度、加碼人才獎勵等手段,從各個領域全方位出擊,希望在這場“人才爭奪戰”中搶占先機。

據不完全統計,2017年至今,全國已有超過50個城市發布了超過歷史力度的人才吸引政策。科技進步日新月異,人才的重要性越發凸顯,也只有擁有了足夠的人才,城市發展才有活力。在全國這場“人才爭奪戰”中,求賢若渴的粵港澳大灣區11城又出台了哪些人才政策呢?讓我們一起來看下:
香港:推出科技人才入境計劃
2018年5月8日,香港特區政府宣布,將推出一項為期3年的“科技人才入境計劃”,旨在通過快速處理入境安排,為香港特區科技公司(機構)輸入海外和內地科技人才。該計劃將於6月開始接受申請,首年度配額為1000個,每家公司(機構)每年最多可獲配額100個。
與香港特區現有的人才引進計劃“一般就業政策”和“輸入內地人才計劃”相比,政府處理公司(機構)通過“科技人才入境計劃”引進人才申請的時間可縮短至兩星期,相比其他計劃處理時間將縮短至一半。這將大幅簡化申請科技人才入境的手續和時間,將有效幫助科技公司(機構)從海外和內地招聘本地缺乏的科技人才,對推動香港創科發展作用重大。
澳門:公佈中長期人才培養行動方案
2018年新年伊始,澳門特區政府公佈了《澳門中長期人才培養計劃——五年行動方案》。根據行動方案,澳門將打造成為中葡雙語人才培養基地,這是近年來澳門加強本土人才教育培養工作的行動之一。
根據方案,澳門中長期人才培養目標包括重點領域緊缺人才,產業多元人才,金融保險、中葡雙語和海洋經濟人才,精英、專業和應用人才,回流人才,科技創新人才以及競賽型人才等。具體措施包括構建和優化人才數據庫;推動金融保險、中葡雙語、海洋經濟和創新型人才培育;繼續推動產學研,形成具有競爭力的人才培養機制;增設獎學金制度;優化海外人才回澳發展的政策環境等。
廣州:頂尖人才最高可獲千萬元房補
2017年12月,廣州市委組織部聯合多部門共同印發《廣州市高層次人才認定方案》《廣州市高層次人才服務保障方案》《廣州市高層次人才培養資助方案》等3份文件,將啟動新一輪高層次人才認定工作,同時5年內將投入約15億元,為高層次人才提供住房保障、醫療保障、子女入學、創新創業、資助補貼等方面的優渥待遇。
《廣州市高層次人才服務保障方案》提出,為高層次人才提供住房補貼或10年免租的人才公寓,其中在廣州工作的諾貝爾獎獲得者、院士等頂尖人才可獲1000萬元住房補貼或入住200平方米的人才公寓,在穗全職工作滿10年、貢獻突出並取得廣州市戶籍的還可無償獲贈所租住房。根據文件,高層次人才還可享受年度休假體檢、醫療保健優先待遇、子女入學照顧以及配偶就業服務等一系列生活便利待遇。
《廣州市高層次人才培養資助方案》明確為人才舉辦和參加會議論壇、進修培訓、發表論文、出版著作等方面給予一系列支持資助,傑出專家、優秀專家、青年後備人才每月可分別領取3000元、2500元、2000元的資料津貼。廣州還將在5年內投入約2億元,通過採取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引導社會機構為高層次人才提供全鏈條、集約化、定制化的創新創業服務。
2018年5 月12 日,廣州市黃埔區、廣州開發區正式對外發布《廣州市黃埔區廣州開發區聚集"黃埔人才"實施辦法》(簡稱"人才10 條"政策),內容包括全球納才獎勵、高端項目扶持、安居樂業工程、福利配套保障、名家名匠獎勵、高端人才服務獎勵、重大項目重點扶持等,從引進或培養高端人才、扶持人才高端項目的角度,進行重點突破和集中扶持。
深圳:5月將再推“人才新政”
2017年11月1日,深圳迎來首個法定人才日,新建成的深圳人才公園開園。同日,《深圳經濟特區人才工作條例》正式施行。
《深圳經濟特區人才工作條例》具體包括“68條”人才新政,在人才培養、人才引進與流動、人才評價、人才激勵、人才服務與保障等方面進行了規範。尤其值得關注的是,《條例》提出將通過以租賃為主,租賃、出售、補貼相結合的方式提供人才安居保障。在“十三五”期間將為人才提供30萬套住房。
2018年5月15日,深圳市委常委會議討論並原則通過《關於加強黨對新時代人才工作全面領導進一步落實黨管人才原則的意見》《關於實施“鵬城英才計劃”的意見》和《關於實施“鵬城孔雀計劃”的意見》。據市委書記王偉中對媒體透露,如果順利的話,深圳的“人才新政”將會在本月推出。
珠海:珠三角地區最優人才政策
2018年4月24日,珠海召開全市人才工作大會,正式出台《關於實施“珠海英才計劃”加快集聚新時代創新人才的若干措施(試行) 》。由16條舉措組成的珠海人才新政含金量高、保障力足、針對性強、覆蓋面廣、評價多元,被譽為珠三角地區最優人才政策。
政策包括:兩院院士等頂尖級人才來珠創新創業,可直接享受200萬元獎勵、600萬住房補貼,並對他們的項目採取“一事一議”給予政策和資金支持;一、二、三類高層次人才則分別可享獎勵、住房補貼、公積金優惠等總計約330萬、230萬、160萬的綜合資助;四類、五類人才根據不同層級也可獲得額度不同的資助或獎勵。
值得注意的是,高層次人才來珠海可選擇拿住房補貼,如不選擇住房補貼,頂尖人才可選擇入住200平米人才住房,全職工作滿8年即可獲贈該住房。一、二、三類人才則可選擇與政府按各佔50%的比例,申請購買珠海市共有產權房,分別為160平方米、120平方米、100平方米,連續工作10年後可無償獲贈政府所持有的50%產權。
給人才贈送50%房產的做法在全國屬於首創。
佛山:每年30億攬才
2018年1月11日《佛山市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實施意見》正式印發,實現一系列創新和突破。其中,在財政投入上,力爭市、區每年投入資金達到30億元以上規模。
佛山的招才政策有諸多亮點,包括每年投入不少於5億元引才專項資金,同時要求各區加大投入力度,力爭市、區每年投入資金達到30億元以上規模;加大人才團隊資助力度,對新引進的科技創新團隊給予經費資助,市級科創團隊扶持資金每年不少於2.5億元;引進國家級、省級、市級領軍人才,分別給予400、300、200萬元安家補貼,居世界領先水平的諾貝爾獎得主、"兩院"院士、戰略科學家,一事一議、特事特辦;推薦人才最高獎20萬;配偶待業每月發3000元補貼;本科生也有房補;對佛山市創新創業人才、青年拔尖人才、文化英才、名校長、名師、名醫、名匠,給予10萬-100萬元工資外津貼等。
中山:推出“人才新政18條”
近年來,通過“中山人才節”引進的多個“千人計劃”人才、海歸創新創業團隊,切實為中山產業轉型升級和新興產業發展提供了智力支撐。不過,高端人才不足仍是中山發展的短板。
2017年3月28日,中山市《關於進一步集聚創新創業人才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人才“18條”)正式出爐,為人才提供住房、入戶、創業場地、資金補貼、子女教育等一攬子貼身服務,努力營造吸引人才、重用人才、留住人才的環境。
根據人才“18條”,按中山產業需求引進的創新創業團隊,將按照國際領先、國內領先、省內領先三個檔次,分別給予最高3000萬元、2000萬元、1000萬元的資助;入選“珠江人才計劃”的,配套省財政資助給予1:1的支持。而對於緊缺拔尖人才個人,如認定的科技創新、企業經營管理、金融領域領軍人才和青年拔尖人才,人才“18條”提出向他們給予3年的生活補貼,金額與其實際年工資薪金同等,每年最高不超過100萬元;對在中山短期連續工作1個月以上的專家,也將分層次每年給予最高30萬元生活補貼。
東莞:人才購房補貼最高250萬
2018年3月1日,東莞市宣布取消實施近8年的積分制入戶政策,代之以“兩個五年”(在東莞社保滿5年且居住證滿5年)入戶新政,並大幅放寬新生代農民工、技術工人等8類人的入戶限制。
鼓勵人才紮根東莞市就業創業,將通過人才入戶方式入戶本市未超過三年的人員納入公共租賃住房的租賃補貼發放範圍。結合新入戶人才的特性和我市的住房租金水平,初定補貼標準為每人6000元/年,對新入戶人才補貼期限最長為3年。入住市屬住房租賃企業房源的,補貼限額上調3000元/年.人。
規劃到2020年,人才住房總量達11.5萬套。其中,新增人才住房8.7萬套,包括高層次人才住房2.9萬套,基礎型人才住房5.8萬套。對新引進的博士和碩士人才給予10萬元和3萬元生活補貼,進一步促進高端人才集聚創新發展。
另外,3月22日,松山湖修訂出台了《新引進人才生活補貼管理規定》, 2017年1月1日以後新引進的人才,本科學歷人才給予一次性生活補貼1.5萬元,碩士、博士學歷人才補貼3萬元,博士人才落戶再補5萬元。
肇慶:出台“西江人才計劃”
2016年,肇慶市實施“西江人才計劃”。“西江人才計劃”系列政策由“1+10+N”政策構成。其中,“1”是系列政策的總領性文件,“10”是圍繞肇慶發展需要的四類人才和人才發展需要的平台、住房、資金、服務等製定和出台的10個子政策,“N”是10個子政策的配套政策。各政策間緊密結合、相互補充,構成了具有肇慶特色的全方位、立體式人才發展保障激勵政策體系。
“西江人才計劃”提出,創新創業團隊落實100—1000萬元的創業啟動資金、3年免租100至500平方米的工作場所等優惠待遇,每月享受津貼1000—3000元,可享受創新創業、金融服務教育培訓、稅收、醫療保障、配偶安置、子女入學和休閒福利等16方面的優惠待遇;
高層次人才享受10—100萬元的在肇慶市自購住房補助、150—200平方米的住房、兩院院士可安排入住別墅等優惠待遇;凡被列入《肇慶市緊缺人才引進指導目錄》大學本科及以上學歷人員,可享受予2—15萬元補助等。
江門:著力引進高層次人才
2018年4月2日,江門市委副書記、市長劉毅主持召開市政府常務會議,審議通過了《江門市推動非戶籍人口在城市落戶實施方案》。方案提出,江門將全面取消積分制入戶,因地制宜進一步放寬外來人口落戶條件,加速城鎮化進程。
方案明確了江門市城鎮落戶重點群體的範圍,其中全面放開落戶群體包括高校及職業院校畢業生、技術工人、留學歸國人員;放寬落戶群體包括農村學生升學將戶口遷入學校的人口、農村青年參軍退伍或轉業後在城鎮安置的人口、在城鎮就業居住5年以上的人口、舉家遷徙的農業轉移人口、新生代農民工。
時隔一日,江門市舉辦百名博(碩)士引育工程首批引進對象集體簽約儀式。據了解,“百名博(碩)士引育工程”計劃從2017年起,用4年時間主要面向全國引進以博(碩)士研究生為主的高層次人才100名以上,安排到市直企事業單位,為全市培養儲備一批複合型高素質黨政人才。引進的博士可聘為事業單位管理崗七級(相當正科級),同時由江門市政府給予博士每月3500元津貼,最長可享受3年。同時,引進對象可免房租安排入住人才公寓,如沒有入住人才公寓,則可由用人單位協助租房、提供居住服務,由市政府給予租房補貼,博士每月2500元,最長可享受3年。
惠州:人才引進門檻降低
2018年,惠州市人民政府辦公室發布關於《惠州市推動非戶籍人口在城市落戶實施方案》的通知,全面放開放寬重點群體落戶限制,放寬各縣區入戶條件優化惠城區落戶政策。
根據《方案》,在惠州工作的非應屆人才申請落戶的條件是:全日制大專學歷以上、年齡45周歲以下,已與引進單位簽訂勞動合同,至少提供連續繳納社會保險3個月以上。
《方案》指出,惠州進一步拓寬落戶通道,全面放開放寬重點群體落戶限制,放開放寬縣區的落戶條件。根據《方案》,應屆普通全日制大專或本科及以上學歷(含暫緩就業)高校畢業生,不受簽訂勞動合同和繳納社保的限制,均可申請落戶各個縣區;只有往屆本科及以上學歷畢業人員申請入戶,才有勞動合同和繳納社保的要求。而經市委組織部、市人社局等相關部門核准的高級人才,其本人及其共同居住生活的直系親屬即可申請入戶惠州。
(文章內容整理於網絡)

憧憬港珠澳大橋通車, 全年旅客料升5%!

憧憬港珠澳大橋通車, 全年旅客料升5%!


粵港澳大灣區9市最新房價+購房政策

粵港澳大灣區9市最新房價+購房政策

2018-05-07
大灣區每個城市具體限購政策和各區域最新房價都列在下方了,大家看看自己有資格買哪裡,買得起哪裡!


1

廣州
本地家庭限購2套,單身1套;外地限購1套
條件:外地需要5年社保或個稅
不限購區域:增城從化(但外地限購1套)
廣州是一個地域遼闊的地方,11區房價相差較大。老城區房價基本要4、5萬以上,最高可達16萬,外地戶口想購買,先準備5年社保再說。
相較而言,增城、從化友善得多,無需任何條件,外地戶口就可買一套,而本地戶口更是無限買買買。房價也比較親民,基本在1-2.5萬/平左右
當然,還有廣州唯一副中心的南沙,眾多政策利好加持,是投資客眼中的香餑餑。
▲來源合富研究院


具體房價可以參考▽

▲來源廣州買樓



2
佛山
本地限購2套,外地限購1套
條件:外地需要1年社保或個稅
不限購區域:容桂、倫教、勒流、獅山、羅村、三水等

廣佛同城,由於地理上緊挨著,不少廣州人選擇到佛山買房。

臨廣州片區價格偏高,而且也限購。里水、大瀝、桂城、陳村等區房價基本在1.2-3萬左右
獅山、容桂、倫教、勒流、三水、丹灶等地就不限購,房價基本在0.8-1.8萬左右。

 ▲來源樓市侶行



3
深圳


本地家庭限購2套,單身1套;外地限購1套
條件外地需要5年社保或個稅
深圳是全省房價最高的區域,據深圳規劃國土委數據,1月新房均價5.4萬/平。
 下面梳理了一下,深圳各片區大概房價如下:

 ▲來源買房之前


看到深圳房價,真的倒吸一口涼氣。不過淘一淘,還是有少量3字頭房子,龍崗中心城、沙井、光明等地略便宜。


4
肇慶

不限購
肇慶是難得的不限購區域,因此,在過去一年,其房價上漲幅度位居灣區第一。
全國前十房企中,有8家已進入肇慶,當中碧桂園覆蓋面最廣。
根據安居客數據,肇慶房價在7字頭。其中端州房價將近8字頭,最便宜的封開只有4600元左右。



5

東莞

本地限購2套,外地限購2套
條件:外地首套要1年社保(本科半年),二套要2年社保
東莞地處廣深之間,地理上具有優勢,但廣州人去東莞買得不多,倒是深圳客扎堆。

東莞的房價總體較高,大致如下:
▲參考數據:東莞之家


塘廈、鳳崗、南城、莞城等地房價比較高,基本2-3萬左右。


6
惠州


不限購
限售:證滿3年方可轉讓
惠州也是難得的不限購區域,據中原數據,2017年,惠州整體成交客戶比例中,惠州本地客30%+,深圳客50%,廣州東莞10%+。
當中,大亞灣區是深圳客的天下,佔比高達85%。
深圳和惠州相鄰,房價卻天差地別。惠州最貴區域在惠陽,最貴樓盤也僅2萬/平,而偏遠的博羅縣,還能找到6字頭,關鍵通通不限購


7
珠海

本地限購3套,外地限購1套
條件:外地需5年社保或個稅
珠海的房價也不便宜,整體均價約2萬。
橫琴自然是最貴的,有自貿區光環加持,目前均價在4.5萬左右。其次是吉大、拱北、南灣等地,房價突破3.5萬。
而且外地戶口需要5年社保或個稅,這一條件與跟廣州、深圳看齊,相當嚴苛。
▲參考數據:房天下



8
中山


本地限購3套,外地限購2套
條件:外地首套需半年社保,二套需2年社保
中山各地房價差別不算大,大多在1萬出頭,還是比較友好的,社保年限要求也不高。
而且中山對港澳台同胞和祖籍中山華僑有政策傾斜,這些人群可購買一套。


9

江門

本地限購3套,外地限購2套
▣條件:外地首套需半年社保,二套需1年社保
不限購區域:鶴山、台山、開平、恩平、新會部分區域。
江門可以說是灣區裡房價最便宜的一座城市,目前整體均價8字頭。
不過去年房價破萬元樓盤陣營不斷擴大,去年地價更是刷新到9298元 /平。
江門部分區域限購,蓬江區、江海區、新會區會城街道限購,還好社保要求不算高。


▲參考數據:樂居

珠海傳來大消息! 中山、惠州、東莞震動

珠海傳來大消息! 中山、惠州、東莞震動 來源:深圳看房團 今天,「南方都市報」等多家媒體,報導了一個大消息:傳說中的「深珠通道」終於寫入了規劃。 所謂「深珠通道」,就是深圳和珠海之間的跨海通道。 據報導, 11 月 15 日,珠海市政府常務會議審議...